“十五五”規劃建議指出,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,開發農業多種功能,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,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,完善聯農帶農機制,促進農民穩定增收。縣域是城鄉融合的關鍵節點,鄉村產業是農民增收的核心支撐,唯有立足縣域資源稟賦,激活產業融合動能,才能讓鄉村產業強起來、農民腰包鼓起來,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經濟根基。
深耕縣域特色,讓產業發展“立得住”。縣域經濟的生命力在于特色,鄉村產業的競爭力源于稟賦。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立足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,找準定位、突出特色,避免同質化競爭,實現差異化發展。要堅持“宜農則農、宜工則工、宜商則商、宜游則游”,深入挖掘地域特色資源,做強做優特色種養、傳統工藝、鄉村旅游等優勢產業,打造具有辨識度的縣域產業品牌。要強化規劃引領,統籌縣域產業布局,推動要素資源向特色產業集中,培育一批主業突出、鏈條完整、效益顯著的特色產業集群,讓縣域經濟既有“特色味”,更有“競爭力”,為鄉村產業發展夯實基礎。
推動三產融合,讓產業能級“提得高”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延伸農業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拓寬增收鏈的關鍵路徑。要打破產業壁壘,推動農業與加工、流通、旅游、文化、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,實現從“單一種養”向“全鏈增值”轉變。要強化農業基礎地位,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,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,提升產品附加值;拓展農業休閑觀光、農事體驗、文化傳承等多元功能,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;依托電商平臺、冷鏈物流體系,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,實現生產、加工、銷售一體化發展。通過產業融合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,讓鄉村產業既有“廣度”,更有“深度”,不斷提升產業整體能級。
完善聯農帶農,讓民生福祉“落得實”。發展鄉村產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、實現共同富裕。必須把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,讓農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、共享產業增值收益。要健全利益聯結機制,推動龍頭企業、合作社、家庭農場與小農戶建立穩定合作關系,通過訂單收購、分紅返利、務工就業等方式,將小農戶嵌入產業發展鏈條。要強化政策引導,鼓勵經營主體讓利農戶,完善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機制,保障農民合理收益;加強農民技能培訓,提升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的能力,讓農民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工資性收入、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。讓鄉村產業既有“效益”,更有“溫度”,切實增強農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產業興則縣域興,縣域強則鄉村興。發展特色縣域經濟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,是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、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必由之路。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責任擔當,精準施策、久久為功,持續壯大鄉村特色產業,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,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,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,讓鄉村成為宜居宜業的和美家園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實現共同富裕注入強勁動力。(周麗)
- 2025-11-20講透、講活、講實 推動全會精神入心見行
- 2025-11-20【好評中國】絲滑通關全運會,活力聯通大灣區
- 2025-11-20【好評中國】讓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地生根
- 2025-11-20【好評中國】科學把握“過緊日子”的尺度分寸
西北角
中國甘肅網微信
微博甘肅
學習強國
今日頭條號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