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的根與魂。新征程上,推動“黨建+治理”深度融合,關鍵在于以系統思維破解治理碎片化難題。“黨建+治理”非簡單疊加,而是系統重構,要以組織優勢激活治理效能,讓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、黨建活力轉化為治理動力,實現從“有形覆蓋”到“有效賦能”的躍升。
以“組織嵌合”破治理碎片化,織密協同共治“一張網”。打破條塊分割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,必須注重通過組織嵌合打破各自為戰的困局。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治理末梢延伸,將支部建在網格上、黨小組設在樓棟里,通過組織嵌合實現治理資源整合。要建立“社區黨委—網格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四級架構,確保治理任務層層傳導、責任到人。要依托黨建聯席會議制度,聯動駐區單位、社會組織、業委會等多元主體,變“單打獨斗”為“集團作戰”,形成問題共商、資源共用、成果共享的治理新格局。
以“數字賦能”提治理精準度,打造智慧服務“新引擎”。面對群眾需求的多樣化、動態化,傳統治理手段往往力不從心。要借力數字技術,構建“黨建+大數據”治理模式。一方面,搭建智慧黨建平臺,整合人口、環境、安全等數據資源,實現民生訴求“一網通辦”、風險隱患“一鍵預警”;另一方面,推廣“指尖黨建”應用,通過線上議事廳、微心愿征集等功能,讓群眾隨時表達訴求、參與監督。數字賦能不僅是提升響應速度,更讓治理從“粗放式”向“滴灌式”轉變,實現服務精準投送、問題精準破解。
以“機制耦合”促治理常態化,擰緊責任落實“壓力閥”。治理成果能否可持續,關鍵在于機制是否閉環。要健全“黨建引領+制度保障”雙輪驅動機制,明確各級黨組織在治理中的權責清單,推行“問題發現—任務分辦—跟蹤督辦—效果評議”全流程管理。要將治理成效納入黨建考核體系,探索實行“紅黑榜”公示制度,對履職不力的黨組織及時約談整改。要建立群眾滿意度反向評價機制,將評價結果與干部績效掛鉤,倒逼責任落實,避免治理成為“一陣風”,確保治理責任落地、治理效能長顯。
以“能力聚合”強治理專業性,鍛造基層隊伍“生力軍”。治理現代化是大勢所趨,要求基層干部既懂黨建又善治理。要通過專業化培訓、實戰化鍛煉,提升黨員干部統籌協調、應急處突、群眾工作等能力。要探索開展“治理能力提升計劃”,組織干部赴先進地區跟崗學習,設立“書記工作室”,由經驗豐富的黨組織書記傳幫帶,不斷提升基層干部的能力素質。要注重在治理一線考察干部,對實績突出的優先提拔使用,激發干部投身治理的內生動力,讓“黨建+治理”既有高度更有溫度。(武璇)
- 2025-11-20強化“榜樣引領”凝聚干事擔當“向心力”
- 2025-11-20讓紀律成為黨員干部的“護身符”
- 2025-11-20寒潮中的“煤龍”奔騰 大秦鐵路撐起萬家暖冬
- 2025-11-20強縣域興產業 促融合富民生
西北角
中國甘肅網微信
微博甘肅
學習強國
今日頭條號










